作者:王亚黎
乙未年秋,我又一次回到了地处太行山腹地的革命老区——山西省黎城县,开始了我的追寻父辈抗日足迹的红色之旅。
黎城县是一方红色热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一一五师,曾经在这片红土地上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无数革命先烈把鲜血和生命留在了这里……。八月中旬,中央电视一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太行山上》,镜头中出现的“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故事情节就真实的发生在这里。
黎城县是八路军总部驻扎过的地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刘少奇、邓小平、朱德、彭德怀、左权、杨秀峰、贺龙、刘伯承、徐向前、陈毅、聂荣臻、李先念、薄一波、杨尚昆、罗瑞卿、陈庚等同志都曾经在霞庄、河南、西井(小豆洼、南窑寺)、仟仵、孔家峧战斗和生活过。
黎城是八路军敌后抗战的最大保障基地:
这里有八路军最大的后方医院——广志山医院
这里有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
这里有八路军最大的被服厂——下庄“八路军总部被服厂”
这里有八路军最大的炸药厂——源泉炸药厂
这里有八路军最大的造纸厂——石壁底“太行纸厂”
八路军制造的第一支制式步枪、第一门火炮、第一颗炮弹、第一颗原装子弹、第一张根据地钞票等,均诞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在那“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战争年代,黎城这片红色土地先后输送5000多名太行儿女参加抗日队伍,为国英勇捐躯的先烈和英雄达2000余人之多。
黎城是中国抗战第一县名不虚传!
黎城是中国最大的抗战遗址群铁证如山!
黎城是中国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有目共睹!
黎城也是生我养我父亲的地方……
1922年元月27日,父亲王焕堂出生在黎城县一个叫凤子驼村的地方,祖辈历代务农。父亲在家中排行最小,他的哥哥和姐姐都不识字。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我的爷爷勒紧裤带,省吃俭用,送父亲到村里的小学去识字,一直读到黎城县第一高小。
抗战暴发后,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影响,1936年底至1937年初,父亲和他的同学乔献捷、高文华、李春宪、段垒玉、常江河、高熙、高珂、李惠明、连根田等十余人,共同参加了山西抗日“牺盟会”。
1939年8月,父亲和“牺盟会”成员高文华、段垒玉共同商量申请,并经过组织审查批准后,进入到八路军“抗大”一分校学习。从此,父亲光荣的走上了一条职业革命道路的生涯(见图1)。
这枚证章呈圆型铜质材料铸成。图案正中央为红色五角星,之中铸有“抗大”两个黑体大字,五角星的四周分别铸有毛主席在1937年4月,亲自为“抗大”提写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8个红色繁体字,格外引人注目。整个证章的底部用黄色作为衬托,五角星的正下方有红色繁体“毕业证章”四个字从左至右排列,五角星之下还有一个“5”字,证章背面有“2648”的编号,它传递着父亲是“抗大”一分校第5期学员的红色历史信息。
这枚证章呈圆型铜质材料铸成。图案正中央为红色五角星,之中铸有“抗大”两个黑体大字,五角星的四周分别铸有毛主席在1937年4月,亲自为“抗大”提写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8个红色繁体字,格外引人注目。整个证章的底部用黄色作为衬托,五角星的正下方有红色繁体“毕业证章”四个字从左至右排列,五角星之下还有一个“5”字,证章背面有“2648”的编号,它传递着父亲是“抗大”一分校第5期学员的红色历史信息。父亲生前曾经说过,这枚“抗大”毕业证章能从残酷的战争年代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这枚证章呈圆型铜质材料铸成。图案正中央为红色五角星,之中铸有“抗大”两个黑体大字,五角星的四周分别铸有毛主席在1937年4月,亲自为“抗大”提写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8个红色繁体字,格外引人注目。整个证章的底部用黄色作为衬托,五角星的正下方有红色繁体“毕业证章”四个字从左至右排列,五角星之下还有一个“5”字,证章背面有“2648”的编号,它传递着父亲是“抗大”一分校第5期学员的红色历史信息。
父亲生前曾经说过,这枚“抗大”毕业证章能从残酷的战争年代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抗战时期,父亲先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民运干事,鲁中军区兵工厂,警卫连,招待所政治指导员等职。1941年11月3日,日本鬼子集中倭寇和伪军5万余人,开始对山东鲁中地区进行大扫荡,企图彻底消灭八路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
当年的形势十分严峻,在山东沂水县南北约35公里,东西约20公里的根据地内,有八路军山东纵队及115师,有山东战工会(相当于今天的省政府)等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还有抗大分校、地方机关以及野战医院、兵工厂、报社等许多单位。
在这次反扫荡中,八路军遭受日本鬼子数次大包围,其中有两次大包围,父亲就随部队身陷其中。
第一次是1941年11月下旬,日寇合围山东大青山,山东八路军领导机关都被包围在其中。第二次约同年12月10日左右,日寇又对大青山实施大包围。
在这两次残酷的反扫荡、反包围战斗中,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一道,根据上级军事机关命令,坚壁清野,轻装上阵,随身物品除枪支弹药外,其他任何东西,包括父亲这枚“抗大”毕业证章,统统都藏秘在当地老乡家附近。父亲在突围前嘱咐老乡:“人牺牲了东西归你,人回来了物归原主”。
经过了多少个难忘的日日夜夜,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与日寇反复周旋,殊死搏斗,胜利突出了包围圈,这枚珍贵的“抗大”毕业证章终于又回到了他主人的身边。
笔者在结束这篇文章之时,赋小诗一首,以资纪念:
红旗指引到太行,
缅怀先烈欲断肠;
黎城老区多贡献,
女儿如铁男儿钢。
卫国不惜头颅抛,
保家何虑热血淌;
今朝吾辈承遗志,
圆梦中华当自强。
二0一五年八月三十一日
于山西省黎城县西井镇谷堆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