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者,国之干。”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年灿烂不熄,是因为民族英雄们奋不顾身的接续守候;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巍然屹立,是因为民族英雄们用血肉之躯不断加固坚不可摧的民族脊梁;祖国江山之所以如此多娇,是因为英雄儿女用多彩人生连续装点;人民事业之所以锐不可当,是因为人民英雄不朽精神的始终引领。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者,乃胆识过人、聪明智慧、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之士。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英雄者,拥有藐视一切之能力,傲视群雄之气势,世人对其无不敬畏;英雄者,深明大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然而,无论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其本旨都离不开“国”“民”两字,头顶正义、肩扛民族、手托国家是英雄永恒的担当。英雄是时代的辉煌、历史的记忆,英雄是国家荣耀、民族的偶像。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华民族敬英雄、爱英雄,炎黄子孙英雄辈出;中华大地育英雄、造英雄,华夏儿女英雄接续。英雄的故事始终在民族的脑海中萦绕、在祖国的山川中回荡;英雄的精神始终在我们血液中流淌、在征程中传递。从风波亭点点残阳里的“精忠报国”,到伶仃洋瑟瑟秋风中的“一片丹心”;从义乌水塘村茅屋中的“灯火”,到上饶集中营里敌人砍下头颅也不能动摇的“信仰”;从民族危难时的挺身而出,到革命时期的舍身赴难,再到建设年代的筚路蓝缕,英雄们用自己的传奇履历不断续写中华民族的奋进华章。习近平指出:“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建立的不朽功勋!”
英雄是引领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灯塔,也是国家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最佳载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英雄。习近平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正处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点上,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虽然和平建设时期没有刀光剑影、战火纷飞,但是我们所面临困难一点也不亚于硝烟弥漫、生死相搏的战争年代。习近平强调:“特别是要看到,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值此关键时期,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更需要英雄引领、英雄担当、英雄奉献甚至牺牲。
英雄儿女各千秋,一寸丹心惟报国。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主题,不同的主题造就不同的英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坚定的信仰和自身无私无畏的言行引领大众、影响社会并产生过超越自我的重要作用,在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家园中闪烁。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任何时代都需要自己的英雄。在今天的和平年代、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同样需要英雄。但是,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英雄观。我们不能以权力大小、财产多少论英雄,也不能以粉丝多少、影响大小论英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汉。”我们需要德高望重、明见万里的学界英雄,我们需要超越小我、引领国家发展、带领人民共同富裕的商界英雄,我们需要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工友英雄,我们需要宁愿收成少也要产出无害农产品的农友英雄,我们需要焦裕禄式的公仆英雄,我们需要张超式的军人英雄,我们还需要很多很多这样那样的英雄;凡是为中国繁荣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杰出贡献的人都是我们的英雄。我们不需要娱乐致死的“英雄”,不需要金钱万能的“英雄”,不需要“外国月亮圆”的“英雄”,不需要野心勃勃往上爬的“英雄”,不需要不尊科学敬鬼神的“英雄”。
没有崇敬就没有英雄。国家需要英雄,英雄需要崇敬,崇敬造就英雄,英雄引领社会。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载体,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象征。英雄是激发民族精神力量的富矿,社会的价值取向是建筑在英雄崇拜基础上的。习近平指出:“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在英雄身上,不仅浓缩着人们共同的美好记忆,也体现着时代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渴望。仰望英雄、崇敬英雄,代表着共同的价值认同,表达着追求卓越的向上力量,崇尚英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崛起必须拥有的价值取向与自强情怀。恶搞英雄、诋毁英雄,则会消解英雄所承载的精神追求,使整个社会陷入不思进取的消极堕落。十分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少数人却以污蔑民族英雄、革命领袖、丑化英雄人物的言论取宠、甚至被一些人视为“时髦”。不管他们出于什么目的,党和人民都不能漠视,必须根除此歪风,肃清其流毒,让英雄的历史和精神永远不受污染。龚自珍在《古史钩沉论》曾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振聋发聩;苏联解体,殷鉴不远。“去其史”,先去其精神坐标,是最为阴毒的手段,也是和平演变最有效的手段。从个体的否定到整体的否定,从具体的否定再到抽象、终极的否定,如此延续,再光辉的历史也会在怀疑和扭曲中走向虚无。抗日烈士、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今天,我们不仅要不忘初心回望来路,敬仰昨天的英雄;还要不忘初心高瞻远瞩,崇敬今天的英雄,孕育明天的英雄。
大国崛起,始终于哪里?始终于文明;大国富强,始终于哪里?始终于文化!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如果没有文明的灿烂、文化的强盛,只有物质或军事上的强大,那这种强大只能是暂时的、脆弱的。十九世纪中叶的清王朝在物质上不可谓不丰、军事上也不可谓不强。但是,泱泱大国、浩浩大军,面对两三万、甚至几千外敌却不堪一击。解放战争中,国民党拥有近800万的武装力量,且很大一部分拥有美式装备;但在只有百万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军队面前,短短的3年时间就灰飞烟灭。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信仰缺失、文明衰落、文化枯萎、精神不振。
人类社会中最强大的力量、最不可战胜的力量是信仰的力量。政治力量的本质是信仰的力量。信仰是力量之源、精神之本,而文化是信仰生长的土壤。文化崛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崛起的原动力。先有文化崛起、特别是思想理论的崛起,然后才能有真正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先有思想巨人、理论巨人和文化巨人,然后才能有军事巨人、政治巨人和产业巨人。文化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必须有文化巨人、特别是思想巨人的巨大成果作为支撑。我们要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爱党、爱国、爱人民、讲道德的大前提下少设“禁忌”、少设“雷区”;我们要让思想家、理论家、文化大家、科学家的束缚越来越少,激励、特别是精神激励越来越多;我们要营造崇敬思想家、理论家、文化大家、科学家的社会氛围,让他们首先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英雄,他们不需要最多的金钱,但是他们需要最多的粉丝。习近平指出:“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只有立身于人类文明的制高点,才敢言崛起;只有爱英雄惜英雄的国度,才能英雄辈出;只有英雄辈出的民族,才能真正崛起。“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国已经进入需要英雄引领和担当的时代!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前进。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