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一份迟到的纪念—写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

 作者:王亚黎
乙未年秋,我又一次回到了地处太行山腹地的革命老区——山西省黎城县,开始了我的追寻父辈抗日足迹的红色之旅。
黎城县是一方红色热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一一五师,曾经在这片红土地上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无数革命先烈把鲜血和生命留在了这里……。八月中旬,中央电视一台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太行山上》,镜头中出现的“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故事情节就真实的发生在这里。
黎城县是八路军总部驻扎过的地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政、军主要领导人刘少奇、邓小平、朱德、彭德怀、左权、杨秀峰、贺龙、刘伯承、徐向前、陈毅、聂荣臻、李先念、薄一波、杨尚昆、罗瑞卿、陈庚等同志都曾经在霞庄、河南、西井(小豆洼、南窑寺)、仟仵、孔家峧战斗和生活过。
黎城是八路军敌后抗战的最大保障基地:
这里有八路军最大的后方医院——广志山医院
这里有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黄崖洞兵工厂
这里有八路军最大的被服厂——下庄“八路军总部被服厂”
这里有八路军最大的炸药厂——源泉炸药厂
这里有八路军最大的造纸厂——石壁底“太行纸厂”
八路军制造的第一支制式步枪、第一门火炮、第一颗炮弹、第一颗原装子弹、第一张根据地钞票等,均诞生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
在那“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战争年代,黎城这片红色土地先后输送5000多名太行儿女参加抗日队伍,为国英勇捐躯的先烈和英雄达2000余人之多。
黎城是中国抗战第一县名不虚传!
黎城是中国最大的抗战遗址群铁证如山!
黎城是中国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有目共睹!
黎城也是生我养我父亲的地方……
1922年元月27日,父亲王焕堂出生在黎城县一个叫凤子驼村的地方,祖辈历代务农。父亲在家中排行最小,他的哥哥和姐姐都不识字。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我的爷爷勒紧裤带,省吃俭用,送父亲到村里的小学去识字,一直读到黎城县第一高小。
抗战暴发后,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影响,1936年底至1937年初,父亲和他的同学乔献捷、高文华、李春宪、段垒玉、常江河、高熙、高珂、李惠明、连根田等十余人,共同参加了山西抗日“牺盟会”。
1939年8月,父亲和“牺盟会”成员高文华、段垒玉共同商量申请,并经过组织审查批准后,进入到八路军“抗大”一分校学习。从此,父亲光荣的走上了一条职业革命道路的生涯(见图1)。

图一
 精忠报国赴国难
 投笔从戎晋东南
 据父亲生前回忆:当年“抗大”一分校驻扎在山西太行山区平顺县、壶关县、陵川县的偏远农村地区,当时的形势十分复杂,学员要边学习边战斗,流动性强、条件非常艰苦。
 1940年夏,日寇扫荡“抗大”总校所在地,父亲所在一分校随同总校被迫转移到黎城县西井镇。当年处在敌后的学习和生活是没有保障的,吃的是粗粮和野菜,住的是民房,两腿一夹当课桌,背包一放当凳子,大树底下,挂一张从老乡家借来的门板当黑板,石灰便当粉笔用。
 “抗大”学员的学习用具完全靠自备,洗脸、漱口、吃饭共用一个烂搪瓷杯,可想当年的学习条件是多么艰苦。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中国的“抗日军政大学”从1936年6月至1945年8月共举办了8期,先后在敌后建立了14所分校,为八路军、新四军培养了十几万抗日骨干,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8月29日早,经过一番认真准备,我带着父亲的遗像、鲜花和祭奠用品,一行7人驱车从黎城出发,沿着207国道一路向北,前往此次太行山红色之旅的目的地之一——西井镇。
 自古西井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千年的美丽动人神化故事:“许由洗耳”、“百年彭祖”、“鲁班凿刻”、“龙王打喷”等流传至今。曾几何时,如此的大好河山遭受到了日寇铁蹄的侵略和蹂躏……
 今日的西井,再也不见当年的硝烟迷漫,战场厮杀,呈现在人们眼睑的是好一派改革开放,昌盛繁荣的和平景象。
 今日的西井,当年父亲在“抗大”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已经挂上了“抗大一分校东进出发地旧址”的纪念牌。(见图2)像这样被当地政府和群众妥善保护起来的“抗战” 旧址,在西井镇大大小小的村庄中还有近百处之多。
图二
 今日西井已经成为了黎城县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今日西井已经成为了全国抗战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今日西井“红色百村保护工程”活动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和落实。
 祭奠仪式开始了,在播放父亲生前最爱听的“太行山上”抗战歌曲声中(见图3),镇政府的蔡晨阔副镇长来了,西井村的毛支书和父老乡亲们来了。天空渐渐下起了沥沥小雨,此时此刻,西井镇的一沙一石,一草一木仿佛都在向我述说着当年父亲和战友们学习战斗的场景。
 
图三
 父亲生前回忆:1940年8月1日,他在黎城县西井镇“抗大”一分校毕业,即随军东征,奔赴山东沂蒙山抗日前线,坚持参加八路军山东纵队的抗日斗争,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鬼子投降。解放战争时期,父亲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北京和平解放后,跟随第四野战军南下至湖南。
 父亲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南征北战,经历坎坷,生前却很少对子女们说起这些,身后更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财产。父亲唯一遗留给儿女们的,是那些经历了战火洗礼的功勋章和纪念章。对于我们后辈人来说,它是任何金钱和物质都替代不了的。
 为党为国一生辛苦,为民为家两袖清风。
 这是儿女们对父亲一生的唯一评价。
 在这笔精神财富之中,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毕业证章,是我们子女们视为最珍贵的红色传家宝(见图4)。

这枚证章呈圆型铜质材料铸成。图案正中央为红色五角星,之中铸有“抗大”两个黑体大字,五角星的四周分别铸有毛主席在1937年4月,亲自为“抗大”提写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8个红色繁体字,格外引人注目。整个证章的底部用黄色作为衬托,五角星的正下方有红色繁体“毕业证章”四个字从左至右排列,五角星之下还有一个“5”字,证章背面有“2648”的编号,它传递着父亲是“抗大”一分校第5期学员的红色历史信息。
这枚证章呈圆型铜质材料铸成。图案正中央为红色五角星,之中铸有“抗大”两个黑体大字,五角星的四周分别铸有毛主席在1937年4月,亲自为“抗大”提写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8个红色繁体字,格外引人注目。整个证章的底部用黄色作为衬托,五角星的正下方有红色繁体“毕业证章”四个字从左至右排列,五角星之下还有一个“5”字,证章背面有“2648”的编号,它传递着父亲是“抗大”一分校第5期学员的红色历史信息。父亲生前曾经说过,这枚“抗大”毕业证章能从残酷的战争年代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这枚证章呈圆型铜质材料铸成。图案正中央为红色五角星,之中铸有“抗大”两个黑体大字,五角星的四周分别铸有毛主席在1937年4月,亲自为“抗大”提写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8个红色繁体字,格外引人注目。整个证章的底部用黄色作为衬托,五角星的正下方有红色繁体“毕业证章”四个字从左至右排列,五角星之下还有一个“5”字,证章背面有“2648”的编号,它传递着父亲是“抗大”一分校第5期学员的红色历史信息。
 父亲生前曾经说过,这枚“抗大”毕业证章能从残酷的战争年代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抗战时期,父亲先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民运干事,鲁中军区兵工厂,警卫连,招待所政治指导员等职。1941年11月3日,日本鬼子集中倭寇和伪军5万余人,开始对山东鲁中地区进行大扫荡,企图彻底消灭八路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
 当年的形势十分严峻,在山东沂水县南北约35公里,东西约20公里的根据地内,有八路军山东纵队及115师,有山东战工会(相当于今天的省政府)等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还有抗大分校、地方机关以及野战医院、兵工厂、报社等许多单位。
 在这次反扫荡中,八路军遭受日本鬼子数次大包围,其中有两次大包围,父亲就随部队身陷其中。
 第一次是1941年11月下旬,日寇合围山东大青山,山东八路军领导机关都被包围在其中。第二次约同年12月10日左右,日寇又对大青山实施大包围。
 在这两次残酷的反扫荡、反包围战斗中,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一道,根据上级军事机关命令,坚壁清野,轻装上阵,随身物品除枪支弹药外,其他任何东西,包括父亲这枚“抗大”毕业证章,统统都藏秘在当地老乡家附近。父亲在突围前嘱咐老乡:“人牺牲了东西归你,人回来了物归原主”。
 经过了多少个难忘的日日夜夜,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与日寇反复周旋,殊死搏斗,胜利突出了包围圈,这枚珍贵的“抗大”毕业证章终于又回到了他主人的身边。
 笔者在结束这篇文章之时,赋小诗一首,以资纪念:
红旗指引到太行,
缅怀先烈欲断肠;
黎城老区多贡献,
女儿如铁男儿钢。
 
卫国不惜头颅抛,
保家何虑热血淌;
今朝吾辈承遗志,
圆梦中华当自强。